在这个新货币体系建立的时候,美国政府持有的每盎司黄金就有50美元的纸币,所以几乎有100%的黄金作为后盾。
第一,按照哈耶克的观点,信贷扩张导致利率下降,致使资本品相对于消费品的价格下降,从而就会引起对资本品的过度投资,这也是奥地利学派认定的不当投资。那么,银行信用变动果真是有意识的人为结果吗?其实,正如上面分析指出的,商业银行(无论是政府银行还是私人银行)的信贷收缩根本上是出于应对不断积累的呆账之需要。
另一方面,生产者主权的现代社会中,高级产品的厂商往往可以通过广告等型塑社会偏好,进而引导社会大众进行攀比式消费,将大量金钱花费在一些并非紧要的次一级需求上,由此就会出现整个社会对这些高级产品的过度需求。[52] 同时,正是由于美国是自由市场主义的发起者和推行者,因此,美国社会持续拉大的贫富差距就显得更为明显:1979-2006年,美国最上层0.1%群体的工资增长了324%,最上层1%群体的工资增长了144%,而最底层90%群体的工资只增长了大约15%,最上层的1%群体所得到的20倍于底层的90%群体。其基本理由就是,繁荣时期往往会出现过度消费和投资,从而导致严重的资本消耗,由此成为经济衰退的引信。更为重要的理论问题是,如何识别经济危机的市场内生性?根本上,这与产品的相对价格有关,进而又涉及对市场定价机制的剖析和理解。相应地,这使得非专门资产由生产资料生产部门流向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生产资料生产部门中的专门性资产则由于配套的非专门性资产的不足而闲置,乃至原先较迂回的生产方式也无法维持,从而会导致整个经济走向萧条。
同时,这种结构性矛盾集中体现在持续的超前消费所造成的高级产品的过度生产和投资,进而造成资本或经济剩余的过度消耗和枯竭。[57]但是,罗斯巴德这句话的后一段却存在严重问题,萧条时期的经济往往也并非就是必要和正常的。但是你其实很喜欢的一本书是弗里德曼的《自由的选择》,你为什么会喜欢这本书,这是不是你研究金融的另外一个目的? 陈志武:当时我就看了弗里德曼介绍经济是什么,好的体制安排应该是什么样子,他就谈到了一个核心的人的行为和追求目标的地方,就是选择自由。
相对来说,这些公司可能不能像中国那么多公司和美国新高科技公司那样股票价格要么跌很多,要么就是翻很多倍。我之所以把美国来作为一个参照,就是因为中国也在经历类似的转型。因为没有财务自由,就像我们中国人早就说的,人为三斗米折腰,意思就如此,如果你连饭都没有吃的,生活没有保障,在那种情况下,人的尊严、个人的理直气壮、个人的人格,这些就没办法支撑得住的。《财约你》此次对话陈志武,正是从人的角度来理解复杂的金融学,它会给你一个锚定点,从这个锚定点出发,你观察世界的坐标体系会截然不同。
你没有钱就什么都做不了。陈志武:所谓的礼钱,实际上是帮助我家度过目前一次性大开支所带来的压力。
可能很多人觉得今天这里下雨,那里有地震,这里有旱灾,那里有水灾,世界(很喧嚣)……特别是今天美国有特朗普做总统,英国又要脱欧,安倍是自从明治维新以来任期最长的日本首相,而且他现在的民意支持度那么高。他说的意思蛮简单,要有投资,要有资产,要有财产。另一方面,他提出了一个理论,他说没有什么消费和投资的区别,在文字里有消费和投资两个词分开对待是一个错误。因为有了金融以后,跟谁结婚的选择都可以很不一样。
充满选择自由的社会往往也是金融很发达的社会,因为没有金融很发达的条件,个人自由、选择自由就很难成为现实。如果子女追求爱情,比如找到一个未来不可能有出息的男朋友,我就会想,这么多年供养她上幼儿园、上最好的小学、让她尽量进北大、清华或者耶鲁、哈佛,在她身上做了这么多投资,而她最后为了追求所谓的爱情浪费掉了我整个在她身上的投资,我怎么可能容忍呢?这就是为什么原来只可以有包办婚姻。Q2:现在人都很缺乏安全感,你觉得安全感的来源在哪里呢? 陈志武:变化。最大的改变就是让我看待世界、看待社会、人际关系、社会结构、文化、历史的视角发生变化。
到了以后,我碰到了Stephen A. Ross,还有Jonathan E. Ingersoll、Philip H. Dybvig,这几个人在全球金融学界非常有名。然后才是夫妻恩爱苦也甜。
科技+普惠金融让个人更好投资自我 马腾:今年的双十一也是我第一次去体会双十一购物。1980年代早中期,当一批青年经济学人参与中国经济改革决策咨询、挥斥方遒时,陈志武——这个来自湖南茶陵乡下的年轻人,还在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校园里用数学工具解决工程问题、着迷于那套轰动一时的《走向未来丛书》,并被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所深深震撼。
马腾:中国的保险在这四十多年的发展中,也是从不规范到规范,也有这么一个历程。那个黑人说了一句最经典的话:当他在法庭上被法官问到,你为什么要去抢银行呢?他说,银行是有钱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我在美国生活这么多年,美国人基本不送份子,不送礼钱,不流行礼尚往来。如果前面讲到的通过发挥男女劳动力优势,并且又实现风险互助了,如果还有剩余的心思或时间的话,夫妻恩爱才可以作为一个目的…… 当然这个不只是中国,其他社会也都差不多。在我看来,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首先应该认清楚这些关系是因什么而来。在印度,他们对婚礼看重的程度比中国人多得多。
婚姻的本质:爱情优先还是利益联盟? 马腾:前段时间和冯唐聊,他说现在的医疗条件已经很好,人的寿命会很长,他觉得一辈子爱一个人,一辈子跟一个人生活是很残忍的事情,所以他也在反思婚姻制度,你觉得呢? 陈志武:当然我知道很多的年轻人,包括我们这一代稍微年长一些的,以及中国人的世界里面也有很多的诗歌,都说婚姻是爱情的结晶。对于三口人的家庭,一家人只要花上三块一毛五分钱交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就帮你把这个病的风险安排好。
这样一来,稍微数学好一点的人都知道,每个人一年的预期损失是一块钱,也就是,一亿分之一的概率,乘上一亿的开支通过这些安排,我的养老、我生病了就都可靠了,我的子女就是我的保障。
如果前面讲到的通过发挥男女劳动力优势,并且又实现风险互助了,如果还有剩余的心思或时间的话,夫妻恩爱才可以作为一个目的…… 当然这个不只是中国,其他社会也都差不多。1980年代早中期,当一批青年经济学人参与中国经济改革决策咨询、挥斥方遒时,陈志武——这个来自湖南茶陵乡下的年轻人,还在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校园里用数学工具解决工程问题、着迷于那套轰动一时的《走向未来丛书》,并被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所深深震撼。
Q4:很多人说金融知识没办法解决我现实中的困境,比如说我今年到底要不要买房? 陈志武: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可以帮助我解决所有的问题。第一,对于结婚当事人来说,不管怎么样,结婚是人生很重要的里程碑。我以前讲到,中国GDP增长速度必须很高。陈志武:中国社会过去40年也让我们亲身感受到,如果你有更多的财产,有更多的投资,资产性收入给你带来的财富增长可能比工资劳动收入带来的增长多更多。
到了工业社会的时候,掌握厂房设备这些工业资产的人,其收入增长速度可以比没有资产的劳动者的收入增长高很多。在我看来,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首先应该认清楚这些关系是因什么而来。
要避免自己财富缩水的办法之一,就是不要跟风,不要去追求那些热点。后来到了20世纪,掌握金融资产的人,其收入增长速度最快,既比劳动收入增长得更快,也比土地资本和工业资本增长得快。
如果你花一千块钱买的西服更加体面,更加表现你已经实现的这些成功的话,你做销售的时候,你去找工作的时候,成功的概率都可以提升很多。以前人们总说,我们礼尚往来的文化历来就发达,这是传统美德等。
充满选择自由的社会往往也是金融很发达的社会,因为没有金融很发达的条件,个人自由、选择自由就很难成为现实。尤其对印度比较有钱的家庭来说,婚礼是一个三天三夜甚至四天四夜的仪式,很漫长,而且请来的客人上千,甚至多到三千多人,婚礼十分隆重。你用金融帮他们更多消费,这不是浪费吗,这不是鼓励透支未来吗? 其实,我蛮喜欢1926年后哥伦比亚大学的Seligman教授做的一些研究,一个是发现美国人当时对消费信贷会带来负面作用的担心是多余的:当时,很多美国人担心这个会不会让美国人变得越来越透支未来,越来越没有控制力、乱开支,会带来更多不负责任的行为。然后才是夫妻恩爱苦也甜。
我最近在一些书和很多演讲里,说到这种理解完全是错的。我也希望很多年轻人,要想到大家看上去都那么光鲜的,那么时髦的投资品或者是股票,好像那个是最能够让自己捡钱、实现财富梦想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投资。
但是婆婆不喜欢这个儿媳妇,这个儿媳妇没有子嗣,最后还是把他们棒打鸳鸯、也分开了,留下了《钗头凤》这样的千古名句。通过具体的实践,让我们可以看到乡村千千万万的农民,还有社会草根群体,特别是小微,真正的微型企业,他们通过得到金融的支持,原来不能够创业,原来不能够做一些小打小闹的生意,现在都可以做,而且对他们子女的教育、生活、方方面面,上学的选择,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到了以后,我碰到了Stephen A. Ross,还有Jonathan E. Ingersoll、Philip H. Dybvig,这几个人在全球金融学界非常有名。我说这个话有一个前提条件,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要发展得很好,而不是让资本市场变成一个劣币驱赶良币的地方。